共 20 篇文档
除了已有“基于明细自由式计件”和“基于工单整单职责计件”两种方式进行绩效管理以外,结合行业发展需求,现又支持了“基于明细规范式计件”绩效方式,按照事先配置的计件职责、计件工序、分配比例等参数,后续员工只需根据自身参与的工作,人工填单参与或“扫码参与”,无需再进行人工参与比例计算和划分,一切以初始设置条件来执行。
简单理解,员工只管确认有否参与工单生产及明细,至于参与的数量和比例,则按企业设计绩效规则走。此类绩效方式适用于“生产中心”和人员职责较明确的企业落实。
启用“明细规范式计件”绩效,在“系统”板块,点击“运行参数”,再选择“生产”版块,绩效方式中点选“明细规范式计件”的工单员工绩效核算机制,如图:
启用“明细规范式计件”绩效模式后,还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前期配置工作,才可以实现员工正式应用登记操作。
1、在【系统】板块->【基础数据】->“生产”->“计件绩效工序分类”中,根据企业需要配置绩效工序分类,如:印前、印中、印后以及其他。一般绩效工序分类是同步根据企业的员工生产流程来划分制定的。
2、完成“计件绩效工序分类”的建立后,接下来,在【系统】板块->【计件绩效】中,还需要完成“计件绩效职责”的配置建立。如:将【印前】工序下分别建立“排版”、“设计”等计件职责。【印中】工序下可建立类似“激光打印”、“喷绘输出”、“图纸输出”等计件职责。具体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来建立。
3、完成“计件绩效职责”的配置,在【系统】板块->【子项计件工序】中,开始针对“子项计件工序”进行配置,即根据每一项经营子项所会涉及到的工作工序来定义“计件职责”,将可能发生的职责添加,并设定相应的工作绩效占比。
4、最后到【系统】板块->【员工资料】,打开员工的“控制信息”窗口,根据员工所在职责或参与工作,划分到不同的“计件绩效职责”下,如:员工“印前A”,属于印前人员,平时主要负责前期排版和设计工作,那么参考下图,将该员工的“计件绩效职责”勾选分配至【印前】的“设计”和“排版”所选项。
完成以上计件工序、计件职责等基础条件设置后,对于“明细规范式计件”绩效的使用就简单很多了,与“明细自由式”绩效方式类同,都是在先选择经营子项后,再“绩效”列选择参与人员即可完成登记。
如下图,工作单选择经营子项后,在“绩效”列,点击下拉键,选择该子项所关联涉及的“计件职责”以及多涉及参与的人员。
如果说印前、印中、印后多个工序都是某一个人全部负责,则需要点开每一项“计件职责”再勾选该员工。
工作单中完成员工绩效的登记后,想了解员工每笔单据或总共绩效涉及产品金额、数量或者积分等,则可以通过【生产】->【生产绩效记录】来查询。
注意:查询员工绩效时,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时间类型的选择。如上图,如果选择的是“制作明细登记时间”,则所查询的绩效数据,会存在不同时期查询,数据不一致的可能。因为该时间类型查询的单据数据会存在变更、修改的可能。一般建议选择按“工单审核时间”来查询或统计绩效记录,这样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,不易变更。
通过【系统】->【报表中心】->【生产员工绩效汇总表】来统计员工参与工单量、制作数量、产值金额、生产总积分等数据,参考这些数据,企业可以按照自身设计绩效方案来计算员工奖金提成。
该报表是根据“工单审核时间”来统计数据,所以未审核的工单,虽然有登记员工绩效,但并不在统计范围内。